糧食安全還看如何“藏糧于技”
截至2018年,我國糧食產量已經連續7年穩定在6億噸以上,農民人均收入取得較快增長,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穩中求進。雖然糧食生產能夠保持總體穩定,但我國耕地質量欠佳、人多地少等問題依然待解。
新形勢下,我國農業主要矛盾已經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糧食安全形勢依舊嚴峻。
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代表團參加審議時指出,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自身優勢,抓住糧食這個核心競爭力,延伸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現糧食安全和現代高效農業相統一。
如何提升農民生產積極性、保障糧食安全?關鍵還看如何藏糧于技。
藏糧于技,顧名思義是通過科技創新解決當前農業生產中的難題,讓科技力量為內涵式現代農業發展之路提供良好支撐。
比如為農民提供優質品種,提升種糧積極性。
全國政協委員、江西農業大學副校長劉木華表示,減輕農民負擔,還須進行品種技術革命,通過農業技術提升,降低生產成本。普通糧食作物品種之間價差小、利潤低,而農民辛苦種出的糧食若想被收購,還要經過多道檢驗環節,接受糧食質量的等級評定。但若選擇優質品種,不僅售價會比普通品種高出許多,還會因質量上乘被提前下訂單,銷路也更有保障。
比如提升化肥利用率,推動生產方式向綠色環保轉變。
全國人大代表、金正大集團董事長萬連步指出,在當前化肥負增長要求日益迫切的背景下,新型肥料行業發展迅速,但關鍵技術上創新仍顯不足,更需要政府積極引導企業加強科技創新,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化肥是農資投入的一項大頭,但我國長期存在肥料利用率低、污染環境等問題。如今消費者愈發注重農產品健康與安全,土地流轉集中催生大批新型農民,國家大力提倡發展綠色農業等因素,為新型高效的化肥肥料提供了良好市場。高端化肥結合智能設備,依據土壤情況精準配肥,勢必會提升利用率、推動普及高效環保施肥方式。
比如提供高質量科技供給,加快農業機械化發展步伐。
農業機械化曾被評為20世紀對人類社會進步最具推動作用的工程技術之一,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科技支撐。以往經驗表明,農業機械化為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發揮了重要作用。面對當前青壯勞動力流出、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的大背景,農機社會化服務勢必成為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關鍵。
保障糧食安全、藏糧于技,要靠科技力量做好支撐。正如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所說,運用現代科技服務農業,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讓農業強起來。運用現代科技服務農業,大力培養“綠領”新農民,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