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漲價:大豆被“綁架”的苦果?
在市場上瘋傳了十多天的“金龍魚”漲價傳聞,終于落地了。“金龍魚”的十余款單品正式上調價格,一度出現搶購的市場暫時恢復平靜。但同時,市場上對“金龍魚”“消化庫存”、“哄抬價格”的質疑聲甚囂塵上。
一位業內人士說,漲還是不漲之前,供應商和經銷商之間總會進行一次“秘密”談判,今年3月的談判以“金龍魚”的失敗而告終。
現在看來,這是一場先禮后兵的談判。就在經銷商們自以為掌握了主動權之時,5月14日,“金龍魚”將漲價的傳聞突然見諸報端,這讓經銷商們有些措手不及。之后,經銷商的食用油庫存相繼告罄。
很快,經銷商們接到“金龍魚”的漲價通知單……
大豆產業“狼來了”
大豆油價普漲
經歷數周傳聞,大豆油終于漲價了。
5月25日,記者走訪陸家嘴正大廣場卜蜂蓮花,導購人員告訴記者:“現在大豆油和大豆調和油都已經漲價了。”而漲價幅度也如之前傳聞所講,是“10%左右”。
在卜蜂蓮花超市貨架上,記者看到與“金龍魚”同屬益海嘉里集團的“元寶”大豆油5L裝標價為44.9元,導購人員介紹說,此前價格為38元左右。而卜蜂蓮花自有包裝的大豆油5L裝也上漲到了42.5元,“上漲了三四元錢”。
但也有不少種類的食用油正在特價促銷。含有大豆油成分的“福臨門”調和油4L裝比平時便宜了3元左右;而以菜籽油、花生油為主要原料,標有原料“非轉基因”標識的“魯花”調和油5L裝現價79.9元。這種“魯花”花生調和油也受到導購人員推薦:“這種油好,原料是非轉基因的,平時要100多元錢呢。”
同時,她還推測:“等大豆油漲價完了,其他‘好油’也會跟著漲價。”
此前一天,記者在浦東乳山路農工商超市發現,“金龍魚”一級大豆油從原來45元左右上漲到52.6元;“金龍魚”第二代食用調和油從53元左右上漲到62.10元。導購人員表示“現在進價已經上漲到58.2元”;上海良友的“海獅”一級大豆油從41元漲到42.9元;還沒漲價的“福臨門”大豆油恰好缺貨。
對于食用油價普漲局面,市民林女士表示:“價格漲是漲了,但還是要買的。”
對策還是戰略
“此次食用油漲價,更多地是外資企業的戰略。與之前食用油價格調低一樣,都是為了擠占競爭對手——中資大豆加工企業的市場份額。”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他認為,前一段時間食用油價格走低,對中資大豆加工企業造成很大沖擊。由于資金實力不夠,身處東北的企業使用進口大豆又需要考慮附加成本,再加上國家收儲因素,許多中資大豆加工企業尤其是東北地區的企業已經由于缺乏原料而停工。等大多數內資加工企業停產后,外資企業就對食用油進行漲價;如果中資企業介入,外資企業可能就會再次降價。通過如此這般的價格波動,國內大豆加工企業將被擠出市場,甚至可能被擊垮。
“如果中資企業垮掉,大豆產業就可能被外資壟斷。”李國祥說。
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系教授譚硯文也表示:“現在我國食用油價格上漲已經不是由市場決定,而是少部分跨國巨頭左右。跨國公司可以通過轉移利潤來采取低價策略。”
“跨國企業在所有國家都謀求操縱市場、操縱價格,謀求高額利潤。但這些跨國巨頭并不滿足于控制中國大豆產業,他們始終謀求進入其他農業領域,國家應有所戒備。”李國祥如是說。
加工環節被控85%
外資企業“操縱”價格的能力或許來自對大豆加工環節的掌控。“據我了解,目前外資企業已經掌握了我國85%左右的大豆加工能力。”譚硯文認為,我國大豆產業是“整個開放過程中一個典型的失敗案例”。
“現在的大豆產業在加工環節出了問題,拱手讓給了外資企業。在開放初始,我們嚴重缺乏經驗。對哪些環節應當開放而哪些環節不應當開放沒有考慮清楚。由此導致在開放過程中,外資企業利用其強大的資本運作、期貨買賣經驗以及運營上的優勢,掌控了大豆加工這一核心環節。加上我國對大豆進口也沒有控制住,從而大豆加工環節的失控導致原料也逐漸被外資掌控,自然而然將沖擊我國的大豆種植。”譚硯文如是分析。
李國祥也認為,外資企業主要通過設立加工廠來進行產業布局。“在沿海地區,例如廣西等地,一些大豆加工廠做不下去,就被外資收購。”
而當外資企業對加工環節的掌控達到一定程度,順著產業鏈進一步“延伸”似乎也是順理成章。譚硯文把外資掌握大豆行業歸納為“三步棋”:首先用資本、期貨上的優勢占領加工企業,其次通過采用進口大豆原料“排擠”國內大豆,最后滲透到大豆種植。
“外資企業往往通過所操縱的大豆加工企業建立生產基地,最終目的在于擊退中國大豆產業。”譚硯文表示。
重點扶持大豆產業
“目前,國家對外資企業的行為關注不夠。如果這種價格波動只是個別行為,國家不用管;但如果危及國內企業生存,就應當通過立法等手段進行干預。”李國祥表示,既然外資逐利而來,就不會輕易撤離。
在他看來,市場份額大,對價格的操控能力越強,而國內大豆加工企業聯合程度遠遠不夠。“在政府扶植引導下,國內中小大豆加工企業應該聯合起來對外資企業予以制衡。當價格波動不合理時可以抵抗,不能再被動應對被外資企業操縱的價格。”李國祥表示,盡管聯合很難,但“要有聯合的意識”。
“政府部門應當通過財政等手段對正在茍延殘喘的國內加工企業加以扶持,起碼維持一個階段,觀察一下。”譚硯文表示。
不過,李國祥認為國內生產的非轉基因大豆所受沖擊“已經完全沒有回旋余地”,因為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時承諾不保護大豆。“非轉基因大豆只能靠國家扶持振興,能保存多少是多少。”譚硯文則呼吁,大豆種植業要重點扶持,“一是要對豆農加大補貼力度;二是加大科研力量;三是可以拓展豆制品深加工領域。此外,應引導消費者觀念,增加豆制品非轉基因的標識。”
“大豆產業現狀的警示意義很大,提醒了國家應當注意外資介入農業。比如曾經沸沸揚揚的高盛養豬,就引起了國家重視。”李國祥認為,棉花、玉米等都有可能成為外資的下一個目標。“這種商品率高的作物很危險,不像水稻、小麥等農民自己也需要的作物。如果不能盈利,農民就會放棄,更易受外資的價格操縱影響。”
漲也大豆跌也大豆
近日,大連商品期貨交易所豆油期貨有了回暖的走勢,主力1001合約自3月中旬6000元左右啟動上漲以來,5月13日創出短期內新高7676元,漲幅累計達27.4%。豆油是國內最大的食用油品種,豆油的上漲將影響到普通消費者,上海、北京等地區的居民已經感受到了食用油上漲。
大豆上漲是源頭
廣發期貨分析師王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對于豆油這樣的品種,上漲近30%的幅度已經屬于比較大級別的反彈。去年下半年以來,豆油價格一直比較低迷,此次大幅度反彈屬于恢復性上漲。但是以目前豆油期貨7000元左右的價格來看,仍屬比較合理,去年在國際油價最高的時候,豆油曾經達14000多元。”同時,他指出,豆油的此輪上漲,離不開大宗商品的反彈,更是受到國際大豆價格上漲的影響。
目前,國際大豆遭遇大范圍欠產、減產。上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將阿根廷大豆產量數據下調了60萬噸,為3220萬噸,原因是天氣干旱,大豆受災嚴重。阿根廷農業聯盟則稱,該國2008/09年度大豆產量預計減少至3050萬噸,這遠低于其之前預估的5000萬噸。此外,美國農業部最新公布的周作物生長報告顯示,目前美國大豆新作種植仍遠落后于5年平均水平。
此外,中國收儲也拉動了全球大豆價格。我國收儲價格為3700元,對大豆價格產生支撐。沖著中國的高價收儲政策,國際大豆流向中國。中國海關數據顯示,1-4月中國大豆進口量同比增長9.1%至798萬噸。4月進口量同比增長35%至257萬噸。5月25日,中國商務部對外貿易司預報稱,5月預計中國大豆到港約達創紀錄的429萬噸,6月預報到港約411萬噸。王健表示:“進口增長彌補了中國大豆收儲掉的部分。”這種收儲拉動的需求更凸顯出供給的趨緊,拉高了國際大豆價格。5月19日,CBOT大豆期貨再度創出7個月新高。其中,7月大豆上漲15.5美分/蒲式耳,報收于1162美分/蒲式耳。且在國產大豆被收儲,進口大豆擁有價格優勢的情況下,企業紛紛采用進口大豆,所以國際豆價上漲傳導到了國內食用油上。
拋儲有望平抑價格
“現在進口大豆成本上升得非常快,已經高于國儲收購價了。”王健表示,“目前進口大豆的價格已經達到4000元每噸,而國產大豆則大概是3800元每噸左右,進口大豆已經無利可圖。此外,由于下游需求不旺,貿易商的出貨情況并不好。”
北京東方艾格農業咨詢有限公司飼料、糧油分析師張紫陽告訴記者:“大豆壓榨產出豆油和豆粕。目前,由于甲型H1N1流感侵襲,養殖業處于低迷的狀態,豬肉價格低迷使得許多豆粕加工廠目前以觀望為主。隨著夏季到來,養殖業本身就處于淡季。豆粕需求萎縮同時抑制了豆油的生產。但從豆油本身來看,其下游需求也沒有大幅回暖態勢。”
另外,市場傳言5月底至6月,國儲將會拋售大豆。張紫陽分析,目前,大豆收儲了725萬噸左右,相當于我國兩個月的壓榨量。不過,考慮到常規收儲,不會全部拋出,可能拋售一個月的量,也就是300多萬噸。考慮到大豆市場的國內外關聯度較高,這點拋售量對于國際市場來說作用不大。不過,他認為:“拋儲對于市場短期可能有影響,價格存在回調可能。”
糧食上游產業更危險
日前,有媒體透露,豐益國際正式啟動在華上市進程。業界猜測,如果上市成功,豐益國際將獲得更多資金,用于種業、米面等糧食加工業務上。
在華跨國企業對農產品行業的布局已有從單一層面向多元拓展的勢頭。專家認為,這些企業向農業源頭的產業如種業、化肥等行業的擴張更危險,值得警惕。
漲價現象的背后
近日,豐益國際子公司益海嘉里旗下品牌金龍魚部分食用油已經在零售市場漲價10%,在市場上引起強烈反響。
上海財經大學都市農業研究中心主任吳方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益海嘉里漲價10%屬于企業正常調價行為。產品價格有漲有跌是正常的,只要調價不屬于惡性漲價,不是壟斷利潤即可。價格上漲大大超過原料價格上漲即是惡性上漲,而豆油價格的提價是在國際油品價格上漲背景下的,所以不屬于惡性漲價。”
近日,益海嘉里相關負責人也對調價事件作進一步解釋,稱在調價之前益海的確存在倒掛現象,比例在9%以上,在調整以后,也基本上處于成本收益持平,并未有很好的利潤空間。去年8月以來,益海嘉里率先降價,負責人回應:“這次回調幅度相對于之前2009年2月所降10%的幅度不算大。”
外強內弱格局難改
不過,業內專家一致認為,油脂行業確實存在外資強內資弱的格局,而且這種格局目前很難改變。
跨國公司控制著原料環節,可以通過期貨炒作來操作上游價格,上游環節有豐厚的利潤,可使他們擁有打價格戰的本錢。
“對于國內食用油企業來說,豆油、菜子油、棕櫚油上市只是最近兩三年的事情,而這些期貨品種上市后,國內企業還沒學會自如運用期貨工具來抵御價格風險。同時,中國在大豆期貨上沒有話語權。”格林期貨分析師劉一表示。
此外,專家認為在企業內部管理運營上,內資企業與外資企業亦相差甚遠。吳方衛表示:“跨國公司非常會利用期貨市場,為了控制成本,他們都會設定一定的套保頭寸,使得成本恒定。而國內企業成本波動的承受能力很差,成本控制做得不好。此外,外資企業的規模非常大,在市場上形成了大廠商定價制度,擁有定價權,國內企業非常被動。”
警惕源頭農業被入侵
目前,四大跨國糧食巨頭(ADM、邦吉、嘉吉和路易達孚)已控制了我國進口大豆80%的貨源,控制了70%的大豆實際加工能力,并從大豆產業滲透到了種植、貿易、流通等各個領域。
吳方衛向記者指出:“國際糧食巨頭們在食用油這樣的糧食下游產業中的細分領域可能存在寡頭壟斷,但是,食用油的替代性非常強,比如你可以不用花生油而用玉米油等等,所以,食用油這類下游糧食產業的壟斷是非常難實現的。反而是糧食源頭產業的控制是容易而危險的,如種子行業、化肥行業等等,這是我們整個農業系統需要高度警惕的潛在威脅。”中國糧油儀器網 http://www.pc25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