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2012年超級稻發展的5個工作重點
5月16日,農業部在廣西玉林召開的全國超級稻研究與推廣工作會上提出,今年超級稻發展要緊緊圍繞保障糧食安全和提升水稻綜合生產能力的總體戰略目標,以項目實施為載體,以選育和推廣優質、高產、廣適、抗逆超級稻為核心,堅持良種選育攻關與良法集成推廣并重,堅持高產與優質、節本與增效并重,堅持重點地區創高產與大面積中低產區整體推進并重,大力推廣超級稻品種及配套高產栽培技術,努力構建科技與生產良性互動、產學研緊密銜接的超級稻技術創新與示范推廣運行機制,促進超級稻生產技術進村入戶,確保推廣面積1.2億畝以上,努力實現“雙增一百”目標。 會議強調了2012年超級稻發展的5個工作重點:
一是繼續加強超級稻新品種選育攻關工作不松勁
要在運用傳統育種方法的同時,充分利用現代生物技術手段,效整合傳統技術和分子育種技術,提升抗性、品質等主效基因性狀的多基因篩選和聚合效率,推進高效育種技術創新;要發掘水稻高產、優質、抗病等重要農藝性狀的新基因,加大超級稻育種材料創新,加大育種材料交流與利用力度,加快創建一批超級早稻和晚稻育種中間材料,力爭在高產、優質、廣適、抗逆的協調統一上取得突破,重點要加快東北更替性超級稻品種、南方超級晚稻品種和適宜中低產田推廣的一季超級稻品種以及秈粳遠緣雜交超級稻品種的選育,拓展超級稻品種的適宜區域,打破超級稻育種類型比較單一的瓶頸。
二是加強超級稻配套高產技術集成創新與示范
各地應根據超級稻品種特點、區域條件和技術水平,分區域、分品種組裝集成相應的超級稻栽培技術體系,在共性技術方面,要加強極端溫度對超級稻品種成苗和結實率的影響、超級稻干旱、洪澇災害防御及補救措施、超級稻肥水需求特性及高產高效肥水管理技術等的研究;要結合超級稻百畝核心方和萬畝連片建設,因地制宜開展超級稻適應性品種篩選,大面積配套高產栽培技術集成創新研究,把超級稻品種與當地主推技術結合集成為便于農民采用的簡明操作規程;要將集成的技術形成農民易掌握的明白紙或模式圖,并在生產上加大推廣應用。
三是因地制宜選好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
東北地區要選用耐寒品種,重點推廣大棚育秧、無紡布育秧、缽盤育苗擺栽、機械化作業等技術;長江中游稻區要選用耐貧瘠、抗旱性強的品種,重點推廣旱育秧、機插、強化栽培、“三定”栽培等技術;長江下游稻區要選用抗性強豐產性好的品種,重點推廣精確定量栽培、強化栽培、機插等技術;華南稻區要選用抗逆性強的品種,重點推廣旱育秧、集中育秧、再生稻、“三定”栽培等技術;西南稻區要選用抗旱性強的品種,重點推廣拋秧、強化栽培等技術。
四是以水稻高產創建為平臺,加強高產示范區建設
各地要充分利用好水稻高產創建辦好大樣板,每個超級稻示范縣要建立百畝核心區和萬畝示范片各不少于1個,協作組成員中的各研究單位根據實際情況建立示范區1―3個;要明確不同水稻產區、不同茬口類型的百畝核心方產量指標及其技術措施,將好經驗推廣到萬畝示范片中,促進大面積高產創建目標產量實現。
五是切實抓好技術培訓與指導
各地超級稻示范推廣承擔單位要聯合相關超級稻協作組研究單位,充分利用科技入戶和農民科技培訓平臺,大力發展超級稻示范戶,每個示范縣不少于1000個示范戶,做到示范縣村村都有示范戶、戶戶都有明白人;充分發揮示范縣的樣板作用,在關鍵季節組織2―3次現場觀摩活動或技術培訓;要堅持定點調查和流動調查、定期調查和隨機調查相結合的原則,組織專家和有關技術人員在水稻生產的關鍵季節,分區域開展超級稻示范推廣技術指導服務和調研活動。超級稻研究單位專家要深入生產一線面對面開展技術指導工作,做好苗情、墑情、病蟲情、災情調查和預判,并及時發布技術指導意見,促進超級稻品種與當前主推水稻生產技術結合,提高超級稻技術到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