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談“推進農業科技進步,促進增產增收”
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的記者會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農業部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陳萌山就“推進農業科技進步,促進增產增收”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主要內容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去年呈現增糧增收好形勢
韓長賦表示,2011年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呈現增糧增收好形勢,可以用“五個首次”、“五個超過”來概括。
“五個首次”主要在農產品生產方面,即糧食總產量達到11424億斤,首次登上11000億斤的新臺階;半個世紀以來首次實現“八連增”;三大主糧(水稻、小麥、玉米)首次超過1萬億斤;人均占有糧食首次達到850斤;除糧食外,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水產品等十大農產品也全面增產,這是16年以來的首次。
“五個超過”主要在農民增收方面,即:農民人均收入達到6977元,實際增幅超過兩位數,達到11.4%;增幅超過城鎮居民3個百分點;當年增加1058元,首次超過1000元;中西部地區農民收入增幅超過東部地區;工資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增長幅度雙雙超過20%。
今年力爭產糧10500億斤以上
韓長賦說,今年農業農村經濟的核心是“穩糧增收、穩中求進”。農業部今年將堅持“兩個千方百計、兩個努力確保”,即千方百計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爭取糧食產量穩定在10500億斤以上;千方百計促進農民繼續增收,爭取增幅保持在7.5%以上。努力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和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有效保障農產品供給。
韓長賦表示,今年的糧食生產面臨著基數高、成本高、氣候條件不確定、市場價格不確定等問題,要努力防止糧食生產出現拐點。為鞏固糧食生產,農業部門將繼續落實好中央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積極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搞好調動各級政府尤其是主產區和糧食大縣重農抓糧積極性;增加對農業防災減災技術的補助。
“四路增收”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談到農民增收的問題,韓長賦說,農民收入主要包括家庭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轉移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因此,2012年要“四路增收”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一是調整優化農業種植、養殖結構,提高農產品質量,優質優價。二是繼續打工增收,引導幫助農民外出打工,包括到當地的二、三產業就業。三是落實好中央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和各級有關政策。四是保護農民權益,減輕農民負擔。
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
對于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問題,韓長賦說,2011年,我國單產提高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達85.8%;農業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54.5%;農業增長的科技貢獻率達到53.5%。因此,農業的根本出路還是要靠科技。
他認為,目前農業科技有三個不足:一是成果的創新供給不足,二是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不足,三是農業人才支持總量不足。為此,農業部在工作中將推進“三個加快”,一是加快農業科研創新特別是種業創新,二是加快農業技術推廣特別是農村基層推廣體系建設,三是加快農業人才培養和現代農民培訓。
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重大案件保持高壓態勢
關于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韓長賦指出,“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大案件,要始終保持高壓態勢,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嚴厲打擊,絕不寬容。”
韓長賦介紹,2011年我國蔬菜、畜產品、水產品等主要農產品的監測合格率都保持在96%以上。韓長賦表示,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主要有兩方面舉措:一是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度;二是推進農業標準化的生產,“只有使農產品的生產過程是可控的,流通過程是可追溯的,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農產品源頭上的安全水平。”
繼續推動兩岸農業合作
對于兩岸農業合作,陳萌山說,農業部已在大陸設立了29個臺灣農民創業園和9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今年農業部將就ECFA框架協議所規定的涉農內容與臺灣方面繼續商談,研究進一步放開臺灣農產品進入大陸市場的品種和數量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