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葉面積估測的研究
大豆的葉子,有很多,主莖就有很多,葉子更多,我們要計算一棵大豆的葉面積,最準確的方法就是利用葉面積掃描儀對所有的葉子進行測量,然后再求平均數,不過這種方法有些麻煩,那么我們應該如何估測大豆葉面積呢?下面我們看一個研究。
供試大豆品種主莖數15個左右,以主莖第4~13節的范圍為測定對象。為此,以40株為材料,借用葉面積掃描儀分析了每株的總葉面積與第4~13節葉面積的關系,其結果如表1所示。在各節位上著生的葉面積與株總葉面積之間在第6、7、11節有顯著的相關關系,第6節有最高的傾向。由此考慮到推定株的總葉面積的代表節位是第6節。
表1右邊欄是主莖節第4~13節中,從上下每2節分別為對稱提出葉面積的合計值與1株總葉面積的相關關系。從結果看,下6:相當于上6節的主莖節第6節與第11節的葉面積合計值與株總葉面積有最密切的關系,其次是第7節+第10節(下7:上7)。因此,可以看出簡易測定葉面積以主莖第6節+11節為最合適。
Logy=2.097+0.5401 logx(R=0.77)
結果表明:作為葉面積的測定法,測定主莖第6節和第11節上著生的總葉面積,并以這個數值用上面方程式推定株的總葉面積是最有效的方法。
表2是關于用這種簡易測定法,調查葉面積需要的標本數。主莖第6節和第11節上著生的總葉面積的株間差異,從對40株的分析結果推定系數為31%,可靠水平68%,目標精度5%,需要的標本數為39株(10%,精度10株)。
因此,從田間隨機選出39株只摘下下6:上6節上著生的葉,測定其葉面積,求出1株的平均值。如果用上述的回歸式推定株的葉面積,其結果總體平均在±5%以內,就可以期待98%的概率。
另外,這種場合調查的葉數因為是39株×20片=780片左右,若與全株調查2 288片相比則省略了1/3左右。大豆葉面積調查,即使在可靠水平68%,精度5%這樣的可靠度低的場合下,最低也得需要22株的多數標本,可見測定其株葉面積是非常不易的一項作業。
本文介紹的簡易測定法,是以規定株內的特定節位為對象,測定在其節位上著生的葉面積再換算成株平均,用回歸推定總體數值。但要提高推定精度或由于品種的形態及生態的差異的適用范圍等問題,尚待今后探討。但是,現行1株調查的場合,如果想到在拔株,運到室內及摘葉等作業的過程中,也會引起葉的損傷、丟失等機械性的非標本誤差的話,一般認為用此簡易測定法測定主莖節數15節左右的大豆是切實可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