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糧食流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確保糧食有序流通
來源: 轉載 類別:行業資訊 更新時間:2017-02-27 閱讀次
【本資訊由中國糧油儀器網提供】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今年農業農村工作的主線,糧食主產區要在優化品種、去庫存、穩市場、促流通上發力,以確保口糧絕對安全、防止谷賤傷農為底線,全力推進糧食流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一、以“優質化”為引領,調整糧食生產結構。目前稻谷庫存量巨大、壓力沉重,主要表現在糧食流通不暢,但根源在“供給側”,合理調整糧食生產結構勢在必行,促使糧食“供給側”與“需求側”結構相適應。以市場為導向,緊跟消費需求變化,不僅要讓人們吃飽、吃好,還要吃得健康、吃出個性;不僅滿足人們對優質農產品的需求,還要滿足對農業觀光休閑等體驗性服務性需求,滿足對綠水青山的生態化綠色化需求。由保障“種糧賣得出、吃糧買得到”,轉到推動“種糧能賺錢、吃糧促健康”。用改革的辦法來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來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調減“低端、帶病”產能的同時,穩定持續增加“優質、健康”產能,發展綠色種植,積極擴大優質品種產能。
二、以“合理化” 為準繩,加快糧食“去庫存” 。實行“去庫存”措施,必須采取多種形式盡快消減過量庫存品種的糧食:一是對于國有糧食企業政策性收購的糧食,各級政府要提供適當補貼,幫助企業盡快實現輪換出庫,投放市場,降低企業成本,減輕財政負擔。二是強化糧食品牌戰略,大力鼓勵企業實行訂單生產、訂單收購,選取優質稻谷品種,打造生產、儲存、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鏈,走品牌發展之路。按照“政府搭臺、企業唱戲,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支持和鼓勵企業與主銷區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以經濟利益為紐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建立形式多樣、長期穩定的糧食產銷合作關系。同時完善糧食加工產業體系和產業鏈條,增加化工、醫藥、保健等領域所需糧食精深加工產品的有效供給。三是加快糧食加工轉化,配合做好擴大燃料乙醇產量和使用區域工作。加快政策性糧食競價交易,鼓勵多元主體多收糧、農民多存糧,努力減少政策性庫存增量。
三、以“市場化”為手段,提高企業競爭力。按照“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原則,確保糧農收入不因市場波動而變化,從而保證糧食產業穩定發展。充分發揮市場競爭作用,通過兼并、聯合等組成混合所有制企業,讓優者勝、劣者汰。同時,經過市場洗禮、競爭,脫穎而出一批采用現代企業制度、規模較大、技術先進、自主創新力強的現代高端生態型糧食加工企業。
四、以“現代化”為依托,加快推進糧食流通。建立和發展現代糧食物流系統,是糧食行業提質增效的必由之路。一是大力推廣糧食散儲、散運、散裝、散卸等“四散化”儲運方式,提高糧食流通效率,大幅降低糧食流通成本,減少糧食及材料損耗。二是建立產后服務體系。以國有糧食企業為主體,以開展代儲存、代烘干、代質檢、代加工、代銷售“五代”業務為重點,建設糧食產后服務中心,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小農戶提供專業化服務。三是加快推進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先進信息技術,推動“互聯網+糧食”發展,積極引導企業、種糧農民、農業合作社主體網上賣糧,引導銷區、用糧企業網上買糧,大力發展電子商務。
一、以“優質化”為引領,調整糧食生產結構。目前稻谷庫存量巨大、壓力沉重,主要表現在糧食流通不暢,但根源在“供給側”,合理調整糧食生產結構勢在必行,促使糧食“供給側”與“需求側”結構相適應。以市場為導向,緊跟消費需求變化,不僅要讓人們吃飽、吃好,還要吃得健康、吃出個性;不僅滿足人們對優質農產品的需求,還要滿足對農業觀光休閑等體驗性服務性需求,滿足對綠水青山的生態化綠色化需求。由保障“種糧賣得出、吃糧買得到”,轉到推動“種糧能賺錢、吃糧促健康”。用改革的辦法來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來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調減“低端、帶病”產能的同時,穩定持續增加“優質、健康”產能,發展綠色種植,積極擴大優質品種產能。
二、以“合理化” 為準繩,加快糧食“去庫存” 。實行“去庫存”措施,必須采取多種形式盡快消減過量庫存品種的糧食:一是對于國有糧食企業政策性收購的糧食,各級政府要提供適當補貼,幫助企業盡快實現輪換出庫,投放市場,降低企業成本,減輕財政負擔。二是強化糧食品牌戰略,大力鼓勵企業實行訂單生產、訂單收購,選取優質稻谷品種,打造生產、儲存、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鏈,走品牌發展之路。按照“政府搭臺、企業唱戲,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支持和鼓勵企業與主銷區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以經濟利益為紐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建立形式多樣、長期穩定的糧食產銷合作關系。同時完善糧食加工產業體系和產業鏈條,增加化工、醫藥、保健等領域所需糧食精深加工產品的有效供給。三是加快糧食加工轉化,配合做好擴大燃料乙醇產量和使用區域工作。加快政策性糧食競價交易,鼓勵多元主體多收糧、農民多存糧,努力減少政策性庫存增量。
三、以“市場化”為手段,提高企業競爭力。按照“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原則,確保糧農收入不因市場波動而變化,從而保證糧食產業穩定發展。充分發揮市場競爭作用,通過兼并、聯合等組成混合所有制企業,讓優者勝、劣者汰。同時,經過市場洗禮、競爭,脫穎而出一批采用現代企業制度、規模較大、技術先進、自主創新力強的現代高端生態型糧食加工企業。
四、以“現代化”為依托,加快推進糧食流通。建立和發展現代糧食物流系統,是糧食行業提質增效的必由之路。一是大力推廣糧食散儲、散運、散裝、散卸等“四散化”儲運方式,提高糧食流通效率,大幅降低糧食流通成本,減少糧食及材料損耗。二是建立產后服務體系。以國有糧食企業為主體,以開展代儲存、代烘干、代質檢、代加工、代銷售“五代”業務為重點,建設糧食產后服務中心,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小農戶提供專業化服務。三是加快推進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先進信息技術,推動“互聯網+糧食”發展,積極引導企業、種糧農民、農業合作社主體網上賣糧,引導銷區、用糧企業網上買糧,大力發展電子商務。
【中國糧油儀器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上一篇:玉米期價或延續底部震蕩
下一篇:“三減兩增”格局有望托底玉米價格
最近更新儀器
推薦儀器
相關新聞
熱門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