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管齊下提振農民種糧信心
眼下春耕在即,如何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優化種植品種,生產出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農產品就成為當務之急。業內專家認為,還需從五個方面下一番功夫。
一是以農業科技為抓手,切實提高種糧效益。進一步加大農業科技投入,推廣良種良法和種業育繁推一體化,大力開展旱糧高產創建和畝產攻關活動,推廣“三新”技術、高效栽培模式和全程機械化,深入推進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等綜合增產措施,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糧食產量和土地生產率,增加農民收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二是提高糧農收入,切實營造種糧光榮的氛圍。糧價要保持合理水平,使更多的農民愿意繼續種糧以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也使種糧的農民有被社會認可的歸屬感,使他們將種糧認定為自己的事業,從而提高糧農的政治素質、經營素質、科技素質和市場素質,成為職業種糧人;
三是完善補貼政策,切實發揮政策導向作用。多年實踐證明,糧食直接補貼政策是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穩定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的一項行之有效措施。針對目前糧食生產實際狀況和農民的心理狀態,及時調整補貼方式,實施精準補貼,完善補貼政策。
四是加強土地流轉管理,走農業規模化經營的道路。目前種糧規模較小,商品化程度不高,也是影響糧農效益的重要原因。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保證了農民基本上平均分得一份土地的同時,也使土地耕種規模受到影響。分散的農戶種糧技術和機械化程度較低,生產成本也就相對較高,這些分散的農戶,種糧主要是解決自家的口糧,糧食商品率低。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一些進城農民通過各種方式流轉承包土地,今后應進一步加強和引導土地流轉管理,使土地向種糧大戶集中,有利機械化、規模化耕種,提高生產效率和單位產量,提高糧食生產的商品化。
五是開展優質優價,增加農民收入。優質,滿足城鄉居民日益提升的中高端糧油消費需求;優價,要讓種糧農民通過市場增加收入。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優勢,通過訂單收購、合作入股等方式建設優質糧源基地,打造“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條,加快建設糧食產后服務體系,實施“山西好糧油”行動工程,以流通和消費引領種植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