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稻谷最低收購價是核心
稻谷最低收購價不下調,優質稻谷與普通稻谷的價差就不能合理拉大,優質稻的種植收益就不能充分體現,就難以通過市場手段減少普通稻的種植面積。另外,不下調稻谷最低收購價,就難以形成合理的稻谷與玉米比價關系,國內外稻米價差也將因政策原因難以縮小。
隨著農業供給側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內調整稻谷最低收購價的呼聲不斷高漲,并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
國務院副總理汪洋3月中旬在《求是》雜志上發表題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文章指出,“下一步,還要研究完善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增加價格政策的調節彈性,讓價格真正釋放出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的信號。”進一步釋放了將加快完善稻谷最低收購價的信息。
從當前的稻米市場來看,要讓市場規律能基本發揮作用,稻谷托市價下調15%~20%較為適宜。屆時,隨著稻谷托市價的下調,稻強米弱現象將會顯著緩解。稻谷最低收購價下調后,國內大米價格每噸可下降500~600元,國內外大米價差也將大幅縮減,甚至可能基本持平,大米進口將大幅減少,出口有望得到恢復,大米進出口將達到一個相對平衡的水平,可望恢復大米進出口作為調劑國內余缺的本來面目。另外,稻谷與玉米的比價也將趨于合理,玉米對稻米的替代作用將會減弱,稻米的需求也將出現恢復性增加。稻強米弱現象的緩解,進口大米壓力的下降,大米需求的增加,將提高市場主體的能動性,增強市場活力,促進大米加工企業的健康發展,從而加快稻谷去庫存。
稻谷最低收購價下調后,為保護稻谷產能,提高農戶種稻的積極性,國家將給予主產區農戶一定的生產補貼,使農戶的收益不下降甚至增加。但在臨儲稻谷收購量下降后,國家的稻谷保管費補貼將會減少,資金占用和倉容需求將會大幅下降,稻谷損耗也將下降。總體來說是得大于失,甚至可能是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