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認識玉米收儲制度改革的重大意義
來源: 轉載 類別:行業資訊 更新時間:2017-03-31 閱讀次
【本資訊由中國糧油儀器網提供】
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首場標志性硬仗,玉米收儲制度改革一直備受關注。2016年,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將玉米臨時收儲政策調整為“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新機制。一年來,改革進展順利,成效好于預期。深入梳理總結改革經驗,對于進一步深化玉米收儲制度改革,乃至對進一步建立健全其他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我國玉米臨時收儲政策開始于2007年,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這項制度的實施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意義,對于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促進農民增收、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隨著國內外市場的深刻變化,特別是國際大宗農產品價格走低,繼續實施國家收儲政策客觀上如抱薪救火,助長了市場價格信號的扭曲和市場機制的失靈。玉米臨儲價格從2007年的0.69元/斤一路攀升至2014年的1.11元/斤,到2015年,國內外玉米每噸價差在600元上下,國內玉米不僅喪失國際市場競爭力,也喪失了國內市場競爭力,其結果是出現了玉米連年增產、庫存高企、進口增多的“三高”現象。2007年到2015年,我國玉米產量從1.52億噸增加到2.25億噸,各地糧庫出現了“收不進、調不動、銷不出、儲不下”的尷尬局面,玉米加工、流通、貿易等產業鏈環節也由于玉米價格高企,呈現整體乏力不振的狀態。雙重擠壓下,不僅國家背負了沉重的財政補貼負擔,長期看,也不利于國家的糧食安全和農民利益的保護。玉米臨儲制度改革勢在必行。(來源:中國糧油信息網)
【中國糧油儀器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上一篇:全國玉米、棉花種子價格同比下跌
下一篇:鄭州通報發紅小麥查出情況
最近更新儀器
推薦儀器
相關新聞
熱門產品